-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07日
10月21日,以“开放发展与企业创新”为主题的2021年“科创中国”企业创新大家谈第四期活动在青岛举行,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协企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6日
“每到年关,我们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越大,这笔千万元退税‘超级大礼包’就是一场‘及时雨’!”近日,宝应上电投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5日
特斯拉在Model3使用了意法半导体生产的碳化硅MOSFET,开启了碳化硅上车之路。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2日
(刘小红)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简称碳联合体)成立大会11日在太原举行。” 未来,山西省气象局将对联合体开展的相关工作予以支持,并在温室气体精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1日
川流不息的人群、来来往往的车辆、霓虹闪烁的商厦、万家灯火的人家……带来鲜活灵动的城市气息,碳排放也随之而来。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4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中国企业馆2日下午开幕。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9日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国务院新闻办27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回应了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问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8日
27日晚,由东南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倡议发起的“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立仪式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副省长马欣表示,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为全球碳中和领域开放合作搭建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2日
10月22日,2021长江中游城市群碳达峰与碳中和峰会在长沙开幕。峰会期间,中国社科院还将牵头发起成立长江经济带创新与绿色发展智库,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碳达峰碳中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24日
9月22日,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在上海联合举办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向三家企业颁发我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书。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22日
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强调,当前努力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汽车产业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系统思维、协同方式推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节能减排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14日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网络热词“碳达峰碳中和”。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13日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网络热词“碳达峰碳中和”。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8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必须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7日
(郑江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带动13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李勇认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创新和碳中和投资,同时也需要有效的全球技术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6日
9月5日,在服贸会举行的2021中国碳中和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深入解读了我国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碳减排的路径选择以及可能带来的变革。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6日
9月6日,联想集团发布《2020 21财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全面披露了联想过去一年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优化公司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1日
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6日
张志锋表示,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维护发展海洋蓝色碳汇、稳步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作。在海洋碳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3日
世界上提出“碳中和”目标的120余个国家绝大多数以2050年为限,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仅我国和哈萨克斯坦以2060年为限。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和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3日
7月25日,江西省副省长罗小云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共同为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这也是我国首个省级碳中和科技创新平台。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3日
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需大中小运量协同发展,提高小运量轨道与地铁匹配比例,实现路网运行的低碳化。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30日
近日,北京绿创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北京绿创) 秉承儿童交通零伤害,交通行业碳中和的愿景,践行推动交通领域碳中和,建设零事故交通社会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2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决策部署,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的主要思路中提出,提高建筑与基础设施节能;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7日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卫星公布的人类增绿成绩单显示, 21世纪以来中国人工植绿对地球的贡献最大,占据了1 4。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09日
从海拔1644米到6860米,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为青海孕育出丰富的生物物种,使那里成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青海总结出经验:旅游要朝着生态体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05日
在政策引导和数字出行的带动下,我国包括步行、自行车、电踏车(助力自行车)、电动两轮车在内的慢行交通不断发展。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8日
据张卫建研究员介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能够显著促进水稻生长,并可为稻田产甲烷菌提供更多的有机碳源,国际上由此普遍估计eCO2升高将提高稻田甲烷排放40%以上。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7日
5月1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省西宁市纳家山绿化基地举行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4日
5月12日,北京建筑大学以“城市与建筑碳中和”为主题举办第四期明湖论坛。会上,该校牵头成立的碳中和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亮相,该中心将重点建设碳中和技术资源库、专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