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保荣院士:实现“双碳”目标 腐蚀防护技术在行动

光明网 2022-01-07 13:51:09

光明网讯(记者 张梦凡)10月21日,以“开放发展与企业创新”为主题的2021年“科创中国”企业创新大家谈第四期活动在青岛举行,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与青岛市科协联合承办。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分享了腐蚀防护技术与“双碳”目标实现的研究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

要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做工作:

碳排放对人类到底有什么影响?

侯保荣表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的时候,对人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我们空气当中也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但是超过这个浓度的时候就会影响我们人体的身体健康。当达到1%的时候,人体可能会气闷、头晕,超过5%的时候会感到气喘、头疼,超过10%的时候使人神智不清、停止呼吸,超过30%的时候直接致死。

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增多会逐渐使地球的表面温度上升。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由室温效应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熔化。同时温室效应还会导致极端气候,甚至影响到人的安全。

如何应对二氧化碳带来的危害?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最高峰值。达到峰值以后进入逐步下降。现在我们二氧化碳排放还是处于上升阶段,到2030年就不再上升了,达到峰值,这时候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往下走,这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目标。

碳中和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具体来讲,二氧化碳排放量跟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自然界当中碳的量不再增加,增加的量也要用其它的因素来进行吸收,进行中和。

碳达峰是一个手段,碳中和是我们的目的。现在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是在逐年增加,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增加。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所在,只有实现碳达峰才能实现碳中和,碳的排放量不再增加,慢慢才能达到碳中和。碳达峰的实现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间和难度,达到的时间越早实现碳中和的压力就越小。自然界当中二氧化碳的排出基本上是跟二氧化碳的吸收为零的时候对人体是非常有利的。

腐蚀防护跟碳达峰、碳中和到底有什么关系?

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桥梁、隧道、码头等,90%以上的材料是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建成的,90%以上,包括青岛的跨海大桥,包括我们港务局的一些码头、平台,要么钢结构,要么混凝土。混凝土也会发生腐蚀,并且腐蚀很厉害也很可怕,因为混凝土的防腐比钢结构的防腐难点更多,所以在日照做了40万平方米的腐蚀防护工作。混凝土掉了,钢筋露出来了,这样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安全就会受到影响。一个柱子几十米,但是调查结果发现不修不行,所以需要解决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

我国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还是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对混凝土、水泥等材料需求量数以亿吨计,每生产1吨水泥排放二氧化碳约1吨。如果说少生产行不行?我们防腐工作做得好了就可以少生产水泥。2020年,我们国家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量是12.3亿吨,都是由生产水泥所造成的。只有水泥使用时间长了,水泥销量少了,很明显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这个数字很大。

只有防腐工作做好了,延长水泥的寿命,才能减少我们国家碳排放量,为我们国家更早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作出贡献。

关键词: 碳中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