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关于青藏高原的所有信息
-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31日
青藏高原东部热鲁盆地中晚始新世古生态环境复原图。丁林表示,“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是改变东亚气候环境的关键节点,触发了亚洲季风和具有全球
-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24日
中央气象台:青藏高原东部及海南等地有较强降水新一轮冷空气影响北方2022-10-2415:39:37来源:央广网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记者黄玉玲
-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14日
《科学》杂志新闻栏目近日报道李家堂研究团队的温泉蛇系列研究成果。中国科研人员结合野外调查和文献调研,整理了高原地热资源以及温泉蛇的分
-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02日
北依莽莽昆仑,南靠巍巍唐古拉,西接缓坡漫岭的可可西里,东临逶迤磅礴的巴颜喀拉。这里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12年前,7 1级强震,房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20日
我国科研人员融合运用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重建了青藏高原160个湖泊1978年至2017年逐日水温数据,日前已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等数据
-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20日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人员在湖泊水温大范围动态监测与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24日
我科学家团队揭示:气候变化正在威胁青藏高原陆地水资源储量 【科技前沿】 光明日报北京8月23日电(记者邓晖)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23日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厚起,是一名与岩石打交道的青年科学家,凭借着大学时的一腔热血,他选择在极具挑战性的青藏高原进行科研工作
-
发表时间:2022年07月18日
青藏高原的活动断层不仅是地震潜在震源,也是地质灾害严重地带,涉及重大工程抗震和抗断两大问题。地块间的相互作用(逐步向北挤压扩展和向东
-
发表时间:2022年07月15日
“在气候暖化、地震活跃和人类活动加剧耦合作用下,高原灾害风险加剧,防灾减灾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说。中山大学地
-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29日
记者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获悉,“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珠峰地区全面开启。此次珠峰科考由第
-
发表时间:2022年03月01日
生长季提前促进冷湿地区树木生长,不利于气候较干燥地区树木生长。树木茎干是植被重要的长期碳库,木质部物候同样受生长季提前影响。
-
发表时间:2022年02月12日
光明日报北京2月11日电(记者齐芳)在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上,曾有一个与现今地貌完全不同的低海拔中央谷地——从西向东,沿现在的日土-改则-尼
-
发表时间:2022年02月11日
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如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形成今日之“高大”面貌之前,青藏高原其实还发育了一个低海拔的温热的“谷地”。自1997年起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05日
“青藏高海拔多年冻土高速公路建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成果在这条“三高”公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青藏高海拔多年冻土高速公路建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30日
青藏高原很广阔,广阔到足以让科研工作者穷尽一生去跋涉。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地所)研究员王小丹就扎根于此,20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3日
(记者张添福)中新社记者23日从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获悉,地质科研人员在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的青海省巴颜喀拉地区,发现印支期稀有金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24日
青海省气象局23日对外发布,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向青海省气象局印发了《关于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同意建设青藏高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24日
中国科学家对史前犀牛化石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在约2000万年前的渐新世-中新世过渡期间,并角犀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在对比同时代犀类的地史分布后发现,大部分亚洲与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23日
经过层层把关,10月18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通过了在青藏高原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1日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表现为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大、多年冻土层厚度变薄、长期被埋藏的地下冰缓慢融化。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18日
青藏高原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洁净的地方。高耸入云的雪山,清澈透明的湖泊,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青藏高原在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9日
16个控制实验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碳汇在模拟变暖情境下总体呈现增强趋势且存在阈值,模式模拟也表明青藏高原暖湿化对碳固定的促进超过了冻土碳释放的影响。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7日
巴木错是本次科考任务重点湖泊之一,也是行程中最后一个在湖岸扎营和利用湖泊钻探平台作业的科考湖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巴木错湖边一直冷风吹刮、阴雨绵绵,气温十分寒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5日
一项基于光核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李属物种适应高海拔地区的遗传基础,为研究喜马拉雅地区植物起源和高海拔适应性提供了新视角。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5日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研究员朱立平等人基于10余年野外调查工作,首次获取了青藏高原2009年至2019年期间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4日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地古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全吉山地区首次发现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化石。庞科表示,恰尼虫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3日
22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基于10余年野外调查工作,该所研究人员首次获取了2009年至2019年期间青藏高原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研究团队获取的实测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1日
巨犀是地球历史上生存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体重可达24吨,相当于4头最大的非洲象的体重总和。在巨犀属支系中,新的系统发育分析指明从蒙古高原的葛氏巨犀经由兰州盆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7日
作为亚洲10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为全球约40%人口的生活和工农业提供用水,被誉为“亚洲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