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克冻土消融难题 在青藏高原修条“三高”公路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05日

    “青藏高海拔多年冻土高速公路建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成果在这条“三高”公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青藏高海拔多年冻土高速公路建

  • 听!青藏高原的呼吸声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30日

    青藏高原很广阔,广阔到足以让科研工作者穷尽一生去跋涉。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地所)研究员王小丹就扎根于此,20

  • 青藏科考:地质新发现共同构成长约4000千米巨型锂矿带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3日

    (记者张添福)中新社记者23日从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获悉,地质科研人员在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的青海省巴颜喀拉地区,发现印支期稀有金

  • 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式获批立项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24日

    青海省气象局23日对外发布,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向青海省气象局印发了《关于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同意建设青藏高

  • 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2000万年前犀牛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24日

    中国科学家对史前犀牛化石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在约2000万年前的渐新世-中新世过渡期间,并角犀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在对比同时代犀类的地史分布后发现,大部分亚洲与

  • 几十年薪火相传,守好高原绿水青山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23日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

  • 农业农村部: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填补青藏高原资源普查空白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23日

     经过层层把关,10月18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通过了在青藏高原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

  • 高原声速会变慢?《张朝阳的物理课》揭秘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9日

    “我们都知道音速是340米 秒,比光速慢很多。那么音速是怎么来的呢?音速和什么有关系?去了拉萨或雪山顶,空气稀薄,音速会变化吗?”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显著退化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1日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表现为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大、多年冻土层厚度变薄、长期被埋藏的地下冰缓慢融化。

  • 青海选育二十载 “高原之舟”有了新品种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18日

    阿什旦牦牛是以青海高原牦牛为育种素材,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20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牦牛新品种。

  • 青藏高原减排固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何关系?陈发虎院士解答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18日

    青藏高原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洁净的地方。高耸入云的雪山,清澈透明的湖泊,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青藏高原在

  • 暑期高原游人气旺 防“高反”不妨先吸点氧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9日

    在此阶段,如果能每天进入高压氧舱吸些氧,就能够有效改善不适症状,重新在平原大地上“站稳脚跟”。

  •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 将对气候变暖形成负反馈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9日

    16个控制实验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碳汇在模拟变暖情境下总体呈现增强趋势且存在阈值,模式模拟也表明青藏高原暖湿化对碳固定的促进超过了冻土碳释放的影响。

  • 高原生命守护人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7日

    为了高原医学事业,吴天一倾注了全部心血,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青藏高原,成为高原上的生命守护者。年过八旬,吴天一还在继续“跟高原病较劲”,带着心脏起搏器的他仍坚持在

  • “电力天路”点亮雪域高原 西藏城乡告别用电难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0日

    近年来,西藏相继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里联网工程4条“电力天路”,形成了西藏500千伏统一电网,主电网实现全区74个县(区)全覆盖,惠及近330万人。

  • 青藏高原海拔逾4500米巴木错:科考勇士征服勇士湖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7日

    巴木错是本次科考任务重点湖泊之一,也是行程中最后一个在湖岸扎营和利用湖泊钻探平台作业的科考湖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巴木错湖边一直冷风吹刮、阴雨绵绵,气温十分寒

  • 青藏高原李属植物 适应高海拔遗传基础被揭示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5日

    一项基于光核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李属物种适应高海拔地区的遗传基础,为研究喜马拉雅地区植物起源和高海拔适应性提供了新视角。

  • “天路”架起雪域高原生命线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5日

    列车在拉萨站的驶入与驶出,总伴随着一阵熟悉的歌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并全线通车运营,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这是世界上海

  • 科学家首获青藏高原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5日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研究员朱立平等人基于10余年野外调查工作,首次获取了青藏高原2009年至2019年期间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

  • 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最古老化石生物群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4日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地古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全吉山地区首次发现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化石。庞科表示,恰尼虫

  • 我科学家首获青藏高原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数据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3日

    22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基于10余年野外调查工作,该所研究人员首次获取了2009年至2019年期间青藏高原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研究团队获取的实测

  • “北燕南飞”让高原乡村冬闲田忙起来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2日

    唐华俊(前排左二)、朱有勇(前排左三)一行在会泽县调研燕麦产业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将通过科技培训、学术交流,助力会泽构建“产学研结合、老中青

  • 云南:科技之花开遍红土高原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1日

    6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3项成果,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这种巨犀曾在青藏高原出没!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1日

    巨犀是地球历史上生存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体重可达24吨,相当于4头最大的非洲象的体重总和。在巨犀属支系中,新的系统发育分析指明从蒙古高原的葛氏巨犀经由兰州盆

  • 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下线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8日

    我国西部地区存在大量铁路、水利、公路等领域的隧道 洞工程,“雪域先锋号”的研制与应用对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具有重要开创意义。

  • 青藏高原腹地 未来数年将处于偏湿状态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7日

    作为亚洲10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为全球约40%人口的生活和工农业提供用水,被誉为“亚洲水塔”。

  • 2000多万年前 青藏高原中部曾是季风区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1日

    水草丰美、森林繁茂,广阔的湖泊边是低矮的小草本,不远处则有高大的松、桦、栎,海拔较高处有冷杉和云杉,较低处生长有楝科等一些喜热的阔叶树种。这是今天亚热带山地的常

  • 青海:科技助力高原天池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05日

    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中级工程师彭瑜背上相机,戴上帽子,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

  • 2400万年间,青藏高原中部“长高”这么多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5日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借助一株约2400万年前的“神奇小草”,科学家重建了青藏高原中部2400万年前的高程与景观,这为揭开青藏高原抬升过程的神秘面纱提

  • 南亚季风中断促进青藏高原植被生长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30日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团队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多套土壤水分含量以及植被指数数据研究发现,南亚季风中断时期,青藏高原中东部土壤水分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