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温制冷剂市场需求暴涨 主流三代制冷剂价格开启缓慢上行

新浪 2023-08-08 11:19:36

入夏以来全国日调度发电量三创历史新高,在需求较快增长、水电大幅减发交织叠加的复杂情况下,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保障了全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资料图)

当气温在28摄氏度以上时,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全国的制冷负荷可能增加5000万千瓦左右。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夏季空调制冷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很多省份夏季用电高峰期空调制冷负荷在用电负荷中的比重超过40%,一些大城市占比超过50%。

全球高温制冷剂市场需求暴涨

全球来看,本月以来平均气温一周三次创新高。根据美国缅因大学提供的气候分析器显示的数据,本周四(6日)地球的平均温度达到了17.23摄氏度,创下历史新高。此前的历史纪录是本周二(4日)的17.18摄氏度。而在本周一之前,全球平均气温纪录出现在2016年8月。

据报道,近两个月来,欧洲、拉美、东南亚等多个区域遭遇了创纪录高温,全球整体气温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研究中心6日表示,今年6月是有史以来最热的月份,大幅打破了欧洲地区在2019年6月的高温纪录。即使北美大陆的高寒地带也未避免热浪的袭击,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城镇北格伦维尔,由于天气炎热,当地的冰球场作为避暑场所向公众开放。

天气越来越热将成为很多人普遍的共识,业内人士指出,高温天气将显著提升冰箱、空调产销量,进而带动上游制冷剂需求量增加。

近几年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制冷需求正在从传统的客厅卧室延伸到厨房、卫生间、阳台等新场景,车载、随身便携空调需求也逐渐兴起,消费者希望“清凉产品”能适用于更多场景。

随着极端高温的常态化,空调、汽车及冰箱等制冷剂下游终端迎来销售高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6月,家用空调排产1736万台,较去年同期上涨33.6%。而从其公布的空调内销市场数据来看,今年2月企业空调销量增长69.2%,4月同比增长近30%,5月同比增速达24%。华泰证券研究表示,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上升,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空调的市场空间和普及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受国际贸易环境及需求影响,今年制冷剂出口的订单呈现小包装产品占主导的特点。制冷剂是衢州重要的出口产品,出口遍及世界各地,申报出口检验批次占衢州海关危化品出口检验批次的近一半。今年1月至6月,衢州海关共检验出口制冷剂1843批,共29925吨,货值8020万美元。

制冷剂产品需求持续不断。考虑到出口产品的运输时间,衢州海关提前布局,从今年4月制冷剂出口量环比上升开始,就利用杭州海关进出口危化品及其包装检验业务实训点,组织辖区制冷剂企业开展制冷剂产品出口检验业务培训,提升企业出口业务规范性。

氟化工全产业链将进入长景气周期,从资源端的萤石,到碳中和最为彻底的行业之一制冷剂,以及受益于需求迸发的高端氟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氟化工各个环节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2023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占比及景气度

随着三代制冷剂基期结束,抢夺配额价格战结束,氟化工企业纷纷降低制冷剂开工率,同时原料萤石、氢氟酸、甲烷氯化物价格持续下行,制冷剂盈利缓慢回升,库存也在不断消化中。

3月以后下游逐步进入旺季,近期主流三代制冷剂价格开启缓慢上行。同时二代制冷剂2023年的配额也在22年底公布,其中R22总的生产配额缩减19%至18.18万吨,预计R22价格和盈利将保持较好水平。氟化工景气有望开启长周期反转,价格价差开启上涨模式。

预计国内制冷剂龙头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三代制冷剂配额占比分别为32.8%、17.9%、7.9%,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涨价业绩弹性大。氟化工行业景气的底部反转,氟化工企业涨价业绩弹性大,同时各氟化工企业未来的资本开支将集中发展含氟聚合物和氟精细化工品,提供企业长期的成长性。

空调成为今年最热卖的产品

苏宁易购销售数据显示,浙江市场一级能效空调销售总量同比增长了95%。同时,线上监测数据显示,空调成为今年“618”各平台最热卖的产品之一,“618”首周销售规模同比增长90.2%。

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家庭装修集中开工,叠加商家打折促销,是空调销售火爆的主要原因。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造成近年夏季持续高温,今明两年又被称为“史上最热年”,也催爆了今夏空调市场。

为提升空调安装速度,苏宁易购在全国组建近8万人空调安装团队,单日最高空调安装量超过了12万台。

京东战报显示,5月31日晚8时“618大促”开启,开启28小时内,新风空调、2匹挂机、风管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空调清洗服务订单量也实现310%的增长。

奥维云网线上监测数据显示,“618”首周(5月29日-6月4日)大家电市场呈现出沸腾复苏的景象,空调一直独秀,在去年同期低基数及局部地区高温天气加持下规模增长90.2%。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制冷剂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传统的制冷系统,通过使制冷剂在气体或液体之间循环来工作。尽管这个循环是有效的,但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和对氢氟烃制冷剂更严格的监管正在促使人们寻找对环境更负责任的制冷剂。

固体制冷剂被认为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与气体不同,固体不会从空调装置泄漏到环境中。一种固体制冷剂的工作原理与传统气液冷却系统相似,其使用压力变化来进行热循环,材料仍是固体,但内部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研究人员称,分子链从有序结构转变为松弛结构的过程就像熔化蜡,当压力释放时,材料重新吸收热量,完成循环。

制冷剂市场有望稳步回暖

制冷剂是氟化工下游重要产品,其中三代氟制冷剂(HFCs)是目前我国主流制冷剂。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我国HFCs生产量和消费量将在2020年至2022年平均值的基础上,于2024年冻结,2029年开始削减。近年来,行业内企业通过扩产和增加市场投放以期获得更多HFCs配额,HFCs产能扩张后迎来释放高峰,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

部分公司已披露的年报经营数据显示,2022年制冷剂产品的毛利率明显下滑。以制冷剂龙头三美股份为例,公司2022年制冷剂产品毛利率降至15.3%。公司盈利能力也因此承压。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47.71亿元,同比增加17.84%;归母净利润约4.86亿元,同比减少9.44%。

“2022年,行业内各大生产企业为争夺HFCs生产配额不断加大马力开工生产,为此,在原料供应端引发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生产成本相应攀升。产品销售端因供大于求,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两头受压,整体毛利空间收窄。”

氟化工龙头争相布局“高精尖”领域

含氟制冷剂2023年是扭亏行情,2024年行情将好起来。公司在建项目都是高附加值的含氟聚合物,投产后有望对公司的产值和利润产生较大贡献。

在市场资源优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氟化工主要产品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相关产品应用将持续拓宽。尤其是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将推动氟化工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带动氟化工产品需求强劲增长。2023年,氟化工行业的主旋律是向“高、精、尖”新材料领域扩展。

过去三年,却是制冷剂行业最“卷”的时期。2020年至2022年,我国第三代氟制冷剂进入《〈蒙特利尔约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的基线期,各厂商纷纷通过新建产线或产线改造的方式扩大第三代氟制冷剂产能,抢夺市场份额,导致第三代氟制冷剂市场供过于求,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过去三年,制冷剂行业主要受配额等因素影响,行业景气度承压。”日前,一位制冷剂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2023年,第三代氟制冷剂产能疯狂扩张的时期已基本结束。据百川盈孚数据,目前R134a、R125、R32等主流第三代氟制冷剂已无新增产能。

此外,多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配额管理将在立法层面落地,中小型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同时,“稳增长”一揽子政策陆续落地,2023年,我国空调、汽车消费市场有望继续回暖,将拉动第三代氟制冷剂需求提升,相关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企稳回升。

在行业竞争格局方面,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等国内制冷剂龙头已形成产品、成本及差异化优势。

《2023-2028年中国制冷剂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