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丨杨申申:深海逐梦者

新华网 2023-04-29 11:09:35

新华社南京 4 月 28 日电 题:杨申申:深海逐梦者

新华社记者何磊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海洋的深度是有限的,但我们探索海洋的技术追求没有尽头。" 在我国最新载人潜水器 " 奋斗者 " 号开展常规化运营后,杨申申全身心扑在下一代潜水器的研发上。

" 之前的载人潜水器,只能通过很小的观察窗口向外看,这次要实现 360 度视野全通透,创新使用有机玻璃,值得期待。" 日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杨申申向记者 " 剧透 " 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未来科学家、考古学者和普通游客,都有可能实现 " 说走就走 " 的海底之旅。

图为杨申申随载人潜水器出海工作。

2005 年硕士毕业后,杨申申就加入到 " 蛟龙 " 号载人潜水器研发团队中。

" 记得第一次面对大海时,我既紧张又害怕。" 杨申申说。这位在内陆长大的 "80 后 ",怎么也想不到,深海,会成为自己毕生逐梦的舞台。

多年来的潜心钻研,他不仅成为有 " 大国重器 " 之称的 " 蛟龙 " 号、" 深海勇士 " 号、" 奋斗者 " 号载人潜水器的核心研发成员之一,并且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凭海临风,杨申申足迹遍及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在 " 蛟龙 " 号下潜 7062 米、" 深海勇士 " 号下潜 4534 米、" 奋斗者 " 号下潜 10909 米的历史性时刻,他都在试验现场。

2020 年 11 月 10 日," 奋斗者 " 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 10909 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当时,杨申申担任海试期间临时党委副书记,顶风冒雨工作到凌晨,为 " 奋斗者 " 号顺利完成多次万米深潜提供坚实保障。

在技术创新方面,他孜孜以求。在 " 奋斗者 " 号的研制中,他带领设计团队攻克了 " 大容量深海能源系统 "" 低噪高效推进系统 "" 集成控制液压系统 "" 自动定位和快速隔离的接地检测系统 " 等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多项关键材料或部件国产化。

让杨申申记忆深刻的是 " 深海勇士 " 号电池的攻关经历。面对银锌电池带来的使用成本高、下潜频次少的难题,他和团队决定研发锂电池技术。" 我们在调试时,锂电池性能不够成熟,发生了故障。据了解,国外在试验中也出现类似情况。我们一度非常犹豫,考虑是否更换稳妥的技术方案。" 杨申申说,后来他和团队立志挑战新技术,通过进一步优化方案,最终获得成功。锂电池组的应用,使 " 深海勇士 " 号实现年下潜频次近 100 次。

图为杨申申(中)在海上试验现场忙碌工作。

" 一轮明月遮乡愁,双舟百军战马沟,创新探索齐奋斗,万米深渊任我游。" 在艰苦攻关、远航深潜之余,杨申申会在朋友圈写写诗,抒发心中所感," 这算是一种调节心态的方式吧。" 他笑道。

然而,杨申申以苦为乐,觉得自己很幸运。

" 个人的奋斗能与行业、国家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杨申申说。

【纠错】【责任编辑 : 张樵苏】

关键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