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新貌】福建漳浦赤土乡:一颗余甘果撬动的乡村振兴梦

央广网 2022-10-08 15:49:30

福建省漳浦县赤土乡溪东村村民采收余甘(央广网发 张启智 摄)

央广网漳州10月8日消息(记者龚雯 通讯员谢宝竹) 秋意渐浓,但是福建省漳浦县赤土乡气温依然“高烧不退”,同样“高烧不退”的还有赤土乡溪东村“网红水果”余甘的人气以及近年来“出圈”水果饮品市场的鲜榨余甘汁。


(资料图片)

一颗余甘果,加上刮油、解腻、涩后回甘等诸多注解,在炎夏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众多知名茶饮品牌也顺势推出余甘茶饮,助推了水果余甘收购价格攀升。据介绍,在赤土乡,水果余甘的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0元以上,同时带动了其他品种余甘的价格提升,仅余甘一项全乡总收入预计可达亿元以上。

赤土溪东余甘持续火爆的背后,是赤土乡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也是赤土乡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山沟赤土生出“致富果”

山多沟深坡陡、多为赤红含沙土壤,在过去不仅限制了赤土乡的发展,也束缚了老百姓的思想,农村普遍存在的缺人力、人心散、没技术,就像三座大山挡住了乡村振兴的道路。为此,赤土乡党委、政府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溪东村为试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奏响了“兴业、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号角。

置身如今的溪东村,余甘果挂满枝头,“丰”景正好。美景如画、产业兴旺、生活如诗,百姓信心满怀、斗志昂扬,一栋栋“余甘楼”拔地而起,一辆辆“余甘车”行驶乡间,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赤土乡溪东村的乡村新貌(央广网发 张启智 摄)

本地余甘“换新装”

据介绍,溪东村虽然山地多,但是大部分为沙质土壤,缺肥又缺水,改革开放以来,尝试过种植多种果树,也尝试过种植花卉苗木,但是效果都不好,唯有土生土长的余甘长势良好。时值漳浦县大念“山海经”,开荒拓野,引种经济价值高的果树,溪东村在赤土乡及漳浦县林业局的指导下,从泉州购买粉甘枝条,对山上原有的土余甘进行嫁接。

引种两年后,溪东村余甘喜获丰收,能从中秋节前后一直采摘到来年正月,并获得较高收益。不久后,在村两委干部和一些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群众竞相引种余甘,村里的13户贫困户均加入种植队伍,后来全部脱贫。

品种改良获丰产

随着市场上高优水果日益涌现,余甘品种也在不断翻新。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溪东村两委干部和种植大户带头对原有价值较低的柴甘、粉甘等品种进行改良,从“中国余甘之乡”广东普宁引进水果余甘等高优品种,并且改进种植技术,施用有机肥,很快就获得了丰产。

新品种余甘鲜果个头大、品相好、肉多汁多,回甘较浓、无酸涩感,深受市场欢迎,价格水涨船高。在大好形势的驱动下,溪东村的水果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溪东村95%以上的农户种植余甘,人均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产业延伸提升价值

溪东村建设余甘水果加工通用厂房(央广网发 张启智 摄)

为延伸产业提升价值,溪东村一方面通过大力扶持15家半成品小作坊,鼓励他们引进新工艺,进行余甘鲜果腌制、烘干、包装和制作余甘蜜饯、余甘汁等,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投入200万元,在余甘丰收园山下建设5亩的余甘加工通用厂房,引进余甘加工企业,整合原有的家庭作坊,发展集约型余甘产品深加工,不仅提升余甘产业价值,还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

同时,溪东村按照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申请注册溪东余甘商标,引入天福食品加工等战略合作,推动加工工艺升级,进一步延伸余甘加工产业,计划打造浓缩余甘果汁、余甘果粉、余甘果蜜饯和罐头、余甘喉片、余甘酒、余甘粉胶囊、余甘活性提取物SOD美容护肤用品等产品。

拓展渠道开发市场

溪东村整合传统线下销售渠道,扶持本地余甘收购商12家,并为外地农产品中介“带路”,进一步拓展余甘市场。如今,溪东村余甘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泰国、印度等国家。

溪东村余甘丰收园(央广网发 张启智摄)

溪东村还通过举办余甘文化节、开拓乡长直播带货、试水电商销售渠道等方式,扩大销售半径,使得余甘从原来偏居一隅的小众水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挖内涵融合推动

“长在树上的糖葫芦”、“三秒微涩、五秒回甘”……关于余甘的标签和网红水果IP深入人心,成为了赤土乡一张新名片。

赤土乡深入挖掘余甘文化,与赤土乡传统的丹山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非遗文化以及白鹭森林公园、天福石雕园景区等旅游资源相融合,丰富余甘文化内涵。据了解,赤土乡将创新产品和旅游场景,推进余甘文化和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让“溪东余甘”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产业,促进余甘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其它产业发展,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关键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