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广电局与市科协强强联手,为科普事业插上腾飞双翼

光明网 2021-12-27 12:11:10

科普事业,呈现全新变化。比如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科普发展得如火如荼。多个线上科普平台齐齐发力,打破谣言与流言,广泛传播科学声音。聚焦人民生命健康,科普工作交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答卷。此外,集体亮相的数字博物馆,则在网络空间开辟服务大众、践行科普的新阵地。

种种案例,事实上是科普事业在完成全新蜕变的缩影。在互联网、新媒体全面落地的大环境下,科普事业在以多种创新方式丰满自身双翼。

面对全新形势,为了持续夯实科普工作、助力首都公民的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展开深入合作。12月18日,北京市广电局与市科协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签署《宣传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的精诚合作,让科普事业开启崭新起点。而随着科普事业的乘风而起,将带来长久且深远的影响。

推动机制创新,多维度助力科普事业

包罗万象的科普事业,重要性毋庸置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到,“要建设科学的中国,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要使个个人对于科学上发生兴趣。” 一直以来,党对科普事业都非常重视,始终坚守借助科技力量为人民谋福利、求发展的初心。

纵观历史轨迹,科普事业始终如中流砥柱,并获得极大发展。而在“十四五”开局之时,科普事业也将实现全面进化。2021年6月下旬,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的原则。这为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明确了行动指南。

新形势下,科普事业自然需要与时俱进。在科普事业亟需大步迈进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展现出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全新局面,北京市广电局和市科从机制创新入手,多维度助力科普事业。

据悉,双方以“资源互补、平台共建、发展共促、成果共享”为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建成“新视听+首都科普”融合机制。这一融合机制的创新体现是维度更深、更广,涵盖联席会议机制、科普宣传合作机制、视听精品合作机制、科普新视听人才孵化机制、重大活动合作机制等。

通过融合机制,双方能够力往一处使。这样就可围绕科普系统政策发布、科普动员、公益宣传、媒体传播、活动合作等宣传工作,开展深入合作。此外,双方还会积极探索实践科普与“新视听”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策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规划、精准服务。

此次合作,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沈洁在签约仪式上直接表示,此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开启在科学传播与融媒体视听融合发展全方面、多维度合作。

在沈洁看来,双方能够以此为新契机,借助科协在组织体系、人才储备、创新资源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价值取向、合力构建首都科普传播新矩阵、促进科技科普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地合作。

北京市广电局和市科协不仅创新机制,更有着具体的科普落地举措。接下来,双方将联袂打造广播电视科普节目、科普“新视听”品牌活动、科普“新视听”科学家顾问团等重点项目。

在这些重点项目的合力之下,能够进一步满足首都公众科普需求,推动首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难发现,北京市广电局和市科协合作具有不可或缺性,能够引领科普事业实现长足发展。

动员更多主体参与,焕新科普形式

我国科普事业进化至今保持繁荣态势,在于能够依据不同时代,融入新元素以展现欣欣向荣之姿。而在新时代下,互联网、新媒体正成为科普事业的全新载体。能否依托全新载体,动员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科普工作至关重要。

从发展态势看,科普事业并非单纯由政府部门全权负责,也需要包括自媒体、企业等在内的主体参与其中,并焕新科普形式。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下,以互联网、新媒体为载体,打破着传统科普的时空局限、手段和方法,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据科技部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线下与线上科普活动紧密结合,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同时,传统传媒渠道与新媒体平台联动,形成立体化科普传媒矩阵。而《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21》则显示,2020年全国科普舆情信息总量为623万篇,微信、网页新闻、客户端新闻是三个最大的网络科普渠道。

此外,短视频平台也扮演重要角色,展现强大的传播力量。据《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显示,科普类内容在快速崛起。在泛知识内容品类视频增长总数TOP3中,科普类增长达207%,排名第二,掀起知识科普的热潮。

有鉴于此,北京市广电局和市科协邀请业内知名科普人士参与此次签约仪式。这些知名科普人士既带来了新颖观点,又能带动更多主体融入科普热潮中。

抖音科普达人“模型师老原儿”宁原全网坐拥800多万粉丝,视频累计播放数亿次,点赞数千万。他最擅长的,是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将科普以短视频方式呈现。宁原带来的分享,主要是如何找到合适的知识、有话题的切入点,以及有趣的表现手法,让人耳目一新。

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导演李成才则以“让科学在纪录片中生动地流淌”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解析纪录片如何与政治学、经济学、金融学、科学技术等深度融合。在他看来,影像工作者要为科学颂歌、为大众启蒙,分享既是美德,又是责任。

企业也是科普事业的重要支撑质量,并以不同形式助力科普工作的落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动画短片制作人战纪在仪式上发表“动画与科普如何比翼双飞”的演讲,详细阐述制作科普动画长视频、短视频的流程,满满干货让与会者受益匪浅。而纪录片《功勋之国家先锋》总制片人杨威则讲述如何通过电视剧的形式,把科学家们的故事更好地传递给每一位受众。

不难发现,多元主体的参与让科普的形式得以焕新。知识内容、科学原理、人物事迹等打破藩篱、普惠大众,让更多人能够平等地获取知识。

全民共享科学红利,掀开全新篇章

在人人求知的年代,科普事业的目标不仅是要做到“传播”,更要实现“普遍触达”。科学技术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恰恰要引领人们学习和获得科技知识,并奠定科学理性的思想基础。

而从更高高度看,科学文化素质是公民文明素质的基础与核心。当绝大多数中国民众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让中国发展更加行稳致远。让全民共享科学红利,始终是科普事业的核心之一。

对此,国家在积极进行政策指导。《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要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类重点人群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并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5项重点工程。

北京市广电局与市科协积极响应号召,正式签署宣传合作框架协议。这既是长期密切合作成果的生动展现,也为推动首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和科教科普领域的合作再上新台阶。在实现新突破时,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此次合作也让科普事业变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都成为科普链条上的关键节点。同时,科普事业实现由政府向全社会,并完成产业化的蜕变。这样做能够让全民共享科学红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追随时代前行脚步,点燃科普创新之火!北京市广电局与市科协齐齐发力,为人们描绘出科普新时代更为清晰的发展图景和脉络。插上腾飞双翼的科普事业,在乘风而起。在不远的将来,科普事业会掀开全新篇章。(田甜)

关键词: 科普 互联网 新媒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