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迭,立夏已至。2021年为辛丑年,从中医五运六气角度分析,今年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根据《圣济总录》记载,上半年“当其时多行雨湿化者”。二之气,自春分至小满前(3月20日~5月20日),主客气均为少阴君火,“湿蒸相搏,雨乃时降”。三之气,自小满至大暑前(5月21日~7月21日),“湿气降,地气腾”,时有降雨,“寒乃随之”。芒种后,陆续进入梅雨季节,受太阴湿土司天之气影响,雨水可能较往年偏多。今年初夏、仲夏,气候以寒湿夹杂阴火以及湿热并行为特点。建议做好如下养生调摄。
传染病预防不放松
初夏前半段仍处于“二之气”时段,两火相叠,文献记载有出现疫病的可能,鉴于国外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可放松,外出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另外,随着气温逐渐增高,痢疾、手足口病、腹泻等传染病发生增加,要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注意上火情况的发生
立夏后阳气上升,加之“二之气”,主气、客气都是“火”,如果再加上熬夜,以及食用油炸、烧烤食物,过食龙眼肉、大枣等偏热水果,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口腔溃疡、失眠、痤疮、小便发黄灼热、便秘、口干口渴等症状。针对上火情况,可根据司天方加减法,选用天麻10克、防风10克,煎水代茶饮预防;口腔溃疡、难以入睡等,可选用黄连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痤疮、粉刺、多梦、尿路感染、小便灼热等,选用桑叶10克、淡竹叶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便秘可食用火龙果、芒果,清热降火排毒。口渴口干,杨梅有生津止渴之效。防化学性食物中毒
随着气温升高,雨乃时降,湿热交蒸,细菌生长进入活跃期,食物储存不当易霉变,豆浆、豆角、土豆发芽等易引发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豆浆一定要煮沸后喝,豆角要煮透烧熟,发芽土豆切莫吃。
遵经旨顺时起居调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