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29 日11 时23 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我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组成基本构型,并分3次发射入轨。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那么后续任务如何安排,目前进展情况如何?作为载人飞行器,天和核心舱舒适吗?
在29日下午举行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和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
后续任务咋安排
季启明表示:“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4个航天员乘组和备份航天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空间站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等各项训练。”
季启明介绍,空间站建造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计划2022年前后完成。
“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任务,现已圆满完成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以及天和核心舱发射,今年还将陆续实施2次天舟货运飞船和2次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他说。
“这一阶段任务主要目的是,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柔性太阳电池翼、大型柔性组合体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
目前,执行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飞船和火箭,已于4月中旬前陆续进入文昌和酒泉发射场,正在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总装测试工作。问天、梦天实验舱及其配置的科学实验机柜、应用载荷正在加紧开展研制,参加后续任务的天舟飞船、神舟飞船以及三型长征运载火箭均在按计划进行生产总装和测试。
此后,建造阶段也规划了6次任务,包括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2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这一阶段任务主要目的是,全面完成以三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季启明介绍,在这一系列任务中,每次载人飞船发射前先发射一艘货运飞船,运送航天员在轨生活物资等。每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都是3人,在轨驻留时间为3~6个月。其间,航天员将开展货运飞船物资转移、再生生保系统验证,空间站舱段管理,机械臂操作、在轨维修、出舱活动和舱外操作,以及多领域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空间站完成建造后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目前,除了航天员外,保障飞行任务的测控通信、着陆场系统的任务准备工作也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
核心舱里都有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下一篇:“生化环材”真有这么“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