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庄稼要好,施肥要巧。通过施用化肥,为作物和土壤提供养分,提高农业生产力,满足人类营养和健康需要。
化肥对农业生产有何作用?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怎样作用?如何“巧”施肥?化肥使用量减少,会不会使作物减产?如何科学有效“减肥”?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给出了答案。
张福锁介绍,化肥是高效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钼、氯等元素,化肥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单产水平翻了两翻,化肥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化肥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土壤基础肥力。
“玉米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教授的研究表明,我国玉米单产增长的贡献中品种占36%,施肥占52%,其他为管理因素。”他举例。但是,在全国非常多的试验田证明,停止施用化肥,也不施用农家肥,三年内作物产量就会降低一半甚至更多。
“化肥用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张福锁表示,目前,我国初步构建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用肥指标,如水稻氮肥安全用量为每亩7-12公斤,小麦每亩5-19公斤,玉米每亩8-19公斤。
在他看来,施肥不能盲目,一方面要把不合理的、过高的化肥用量降下来;另一方面,用量合理的地方要保持,用量少的地方还要提高一些。“减肥也不是简单的减法,要减少某些过量投入的元素,如有些地方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过量比较普遍,也要考虑增加有机肥还田,以及补充钙镁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张福锁认为,控制化肥用量要以技术创新为前提。“不少地方过量投入化肥与肥料产品不合理、施用机械配套不足有关,要应用新的技术途径,如采用适合的肥料产品,也要考虑化肥与有机肥等产品的配合,同时采用机械化深施(或者水肥一体化)等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他介绍。
此外,控制化肥用量要与其他措施配合实现增产。化肥控制到合理用量比过量施肥更容易获得高产,因为过量施肥往往抑制根系等生物潜力的发挥,从而导致产量不高。
“但目前化肥施用与其他栽培措施配合不够,过去十多年的试验证明,控制化肥用量在合理水平,通过优良品种选择、播种技术调控、土壤改良措施、植保技术和灌溉技术优化,小麦、玉米、水稻可以增产18%-35%。”(光明网记者 宋雅娟 武玥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