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2日
三氯生是一种抗菌物质,存在于许多家庭用品中,包括牙膏、玩具和成千上万种其他产品。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02日
“巡江护鱼一天不能耽误,元旦也不放假。”2022年的第一天,退捕渔民王明武像往常一样,早上8点就来到长江武汉江夏段巡查。阳光映照下,水清岸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1日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指出,采取罕见的晚洄游策略的加州大鳞大马哈鱼比同类种群更可能在出现干旱和海洋热浪的年份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11日
绕极深层水上涌,企鹅种群繁盛期;相反,则是海冰扩张和企鹅种群衰落的时期。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地学知名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14日
云南对16种累计3万余株极小种群植物进行回归种植。目前,云南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通过就地、迁地和回归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得到了有效保护,脱离灭绝威胁,达到了拯救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6日
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正在法国马赛召开,记者5日从海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中国海口-法国马赛联合新闻发布会获悉,海南长臂猿喜添两只婴猿,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35只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5日
艺术家重现了3种已灭绝犀牛的形象,最前面的是板齿犀,紧随其后的是两头梅氏犀,远景则是一头披毛犀。除了5种现生犀牛外,研究人员还从俄罗斯一些博物馆收藏的晚更新世化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9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多地对特有物种加强就地和迁地保护,部分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7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欧阳志云研究团队在野生大熊猫种群生存风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未来气候变化或进一步加剧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4日
杜鹃花科杜鹃属约960种,主产东亚和东南亚。记者7月29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研究团队在执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5日
记者6月14日从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护分局了解到,近日,贡山管护分局独龙江管护站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收回的红外相机数据时,分别从两台相机中首次发现并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9日
发现了白颊猕猴高黎贡山新种群和新分布。研究提示在云南福贡与西藏东南部之间区域,可能还存在其它潜在的白颊猕猴种群。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8日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7日发布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群体戴口罩的最新指导方案,称这些群体可以在无需戴口罩的情况下进行更多室内室外活动。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2日
绿孔雀被称为“百鸟之王”,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全球性濒危”等级。绿孔雀体态优美、羽色华丽,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角,在东亚和东南
-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2日
英国《自然》杂志8日发表的一项生态学模型研究显示,气候变化造成的物种种群破坏,最早或在这个10年内发生,并且会是骤然发生。但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