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药监局发布修订阿比多尔制剂说明书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7日

    据2022年第5号公告附件显示,【不良反应】应包含但不限于胃肠系统、肝胆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系统和精神类反应、全身性损害等方面上市后

  • 国家药监局发布修订西咪替丁注射制剂说明书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3日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1月12日消息,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修订西咪替丁注射制剂说明书》,决

  • 小分子药物缓控释微球制剂获临床试验批准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1日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光辉团队与北京辉粒、宜昌人福药业合作研发的小分子药物缓控释微球

  • 存在高效低风险极性农药吗?新型智能响应制剂问世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7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针对极性农药呋虫胺在土壤施用过程中极易淋溶流失的突出问题,设计了

  • 林凡儒: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30日

    许多中药品种工艺是在20多年前审批的,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老工艺标准已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优

  • 宁夏今年首个预防新冠肺炎中药颗粒制剂通过审批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1日

    记者11月8日从宁夏银川市科学技术局获悉,由该局立项支持、银川市中医医院制剂中心研制的新冠肺炎预防方“固本避瘟颗粒(无糖型)”,日前获得宁夏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备

  • PI3Kα抑制剂可调控肿瘤免疫机制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7日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肿瘤研究中心及其合作者在对CYH33进行系列研究基础上,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合作发现CYH33通过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

  •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试验评估二代ALK抑制剂效果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0日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一线应用一代ALK抑制剂,序贯使用二代ALK抑制剂,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可长达7年以上,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为肺癌预后最好的亚型之一。

  • FGFR4小分子抑制剂研究概述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9日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及其受体(FGFRs)在人类胚胎发生、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随着FGFRs的异常活化,FGF FGFRs信号通路几

  • 微球制剂:打一针,药物释放可达数周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8日

    我国从2008年开始“长途跋涉”,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建立起包括高载药量低突释微球制备技术、微球产业化制备技术及设备等平台,提升了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 标准引领,提升中药制剂质量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8日

    混合过程在固体制剂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制备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等剂型的关键工艺。把握中药粉体混合过程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混合过程均匀度进行在线

  • 仿制药不良反应是否与参比制剂完全一致?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18日

    理论上讲仿制药和参比制剂的不良反应是一致的,实际上不一定完全一致,但不会有显著性差异。仿制药和参比制剂的原料药、辅料、制备工艺等会有一定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会引起

  • 仿制药与参比制剂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是否一致?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18日

    入组标准是指受试者条件,也就是研究人群的特定参数。因为研究结果与研究人群密切相关,所以一致性药物评价过程参与病例(研究对象)应当严格把控病例入组标准。

  • 制药企业如何选择参比制剂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18日

    药品生产企业需按照合规程序购买尚未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参比制剂,确保进口保障来源。在购入参比制剂后,企业应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药品全检,确保参比制剂质检合格,进而用于一

  • 新一代FGFR4小分子抑制剂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发表时间:2021年01月12日

    临床前研究显示,SY-4798在动物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比目前最优的同靶点候选药物BLU-554高5-10倍,疗效和安全窗口超过其10倍,具有成为同类更优(Best

  • 辟谣丨口服制剂只能用水送服?

    发表时间:2021年01月05日

    为减少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大多口服制剂只能选择用水送服。

  • 合肥研究院开发出一种BTK激酶抑制剂

    发表时间:2020年09月28日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青松、刘静带领的药学团队,开发出针对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新一代高选择性、高活性BTK激酶抑制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