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5日
开发高聚合活性、高共聚能力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聚烯烃弹性体材料,是推动我国高端聚烯烃行业进入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0日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通常需要多次手术和长期抗生素干预,复发风险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2日
双功能催化剂的精准构筑和活性位协同作用机制是生物质催化领域的研究前沿,但在应用方面仍有一些挑战。金属—酸活性位的“限域毗邻”结构是实现乙酰丙酸乙酯高效加氢脱氧制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30日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安钧鸿课题组近日基于量子辐射体与一维矩形金属波导管的耦合体系,提出了一种既不诉诸辐射体间相干耦合又无需对辐射体激光驱动的自旋压缩制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2日
双碳目标下,捕获二氧化碳(CO2),发展低能耗、环境友好的CO2选择性分离膜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2日
双碳目标下,“捕获”二氧化碳,发展低能耗、环境友好的二氧化碳选择性分离膜具有重要意义。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1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生忠团队与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奎合作,在二维Dion—Jacobson(DJ)钙钛矿成膜控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制备出高效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7日
在团队设计的程序控制下,浆料自如地从喷头中滴落,可按照既定“路线”打印出具有复杂形状的超导样品。而由该3D打印设备制备出的超导飞轮,实现了在液氮温度下航天陀螺飞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5日
该团队通过引入具有自清洁特性的光学薄膜,为强光光学元件的表面防护提供了新策略。针对该问题,该团队制备了高透光性掺氧化铈光学薄膜,系统研究了不可控环境吸附对氧化铈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1日
记者4月2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波教授课题组提出了氨气气相蚀刻的方法,在羧酸配位的微孔金属有机骨架(MOF)中生成介孔,制备出分级孔MOF。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29日
近日,《科学》在线发表了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永华团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这一新成果实现了功能导向、择优设计、绿色无毒、稳定高效的离子液体钙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01日
对于减少贵金属在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的消耗来说,探索具有良好氧还原活性、稳定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至关重要的。该研究工作为简单、绿色地合成氮掺杂碳负载Fe单原子电
-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19日
福州大学教授杨黄浩、陈秋水课题组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和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黄勃龙等,提出高能量X射线光子诱导缺陷产生长余辉发光的机理,打破传统X射线平板
-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24日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朱锡锋教授团队近期提出一种新方法,采用农林废弃物热解获得的重质生物油和厨余垃圾中的小龙虾壳,通过简单的合成即可制备成高性能超级电
-
发表时间:2020年11月03日
纳米孔道中的离子传输对能量存储和转换应用至关重要,如质子和锂离子传导膜分别是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他们还发现Cd0 85PS3Li0 3和Mn0 77
-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27日
记者26日从中国金属学会获悉,10月25日,该学会在内蒙古包头市组织召开了由包头市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国产极薄
-
发表时间:2020年09月24日
石墨烯纳米带(GNR)是一种准一维的石墨烯纳米结构,根据结构不同可表现出准金属或半导体特性。但在绝缘衬底表面,可控地制备具有边缘特异性的亚5纳米宽的GNR仍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