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9日
10月24日至11月7日,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约30万尾、共计6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将被放流,其中包括5万尾30厘米以上长江鲟。此次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1日
10月20日,由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主办的环保科普云讲座活动举办,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鱼类专家赵亚辉,通过线上形式,为公众科普北京鱼类知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13日
年代地层学研究表明,亚洲肋鳞裂齿鱼比此前在欧洲发现的肋鳞裂齿鱼类早了200万年。这个发现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科起源的认识和对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的了解。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1日
作为草海龙雄性的身份标记,amhr2y基因可用于鉴定和区分幼鱼性别,有助于草海龙种质资源保护。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0日
(王坚 曲朦)“是雄鱼却能怀孕”“吃肉却不长牙齿”这些极其另类的生物学特征,使得海龙科鱼类的演化机制成为一个超出科学圈的有趣话题。=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4日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大约4 19亿年前)西山村组中发现的盔甲鱼类三尖鱼科一新属种:刘氏镰角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3日
经过对从云南曲靖出土化石的深入研究,我国古生物学家鉴别出一种距今4 19亿年前的三尖鱼类化石,并命名为刘氏镰角鱼,以纪念化石的发现者、我国古生物学家刘玉海。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3日
8月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云南曲靖发现4 19亿年前最古老的三尖鱼类。该鱼发现于大约4 19亿年前的早泥盆世洛霍考夫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3日
古鱼化石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三尖鱼科是真盔甲鱼目中比较特化的类群,对了解早泥盆世盔甲鱼类的辐射演化与生态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1日
5月8日,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首个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并举行出苗投产仪式。记者了解到,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是广州市南沙区渔业产业园重点建设项目,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0日
5月8日,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首个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该车间首批出苗4000万尾,年产各类鱼苗6亿尾。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0日
日本政府19日宣布,因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福岛县海域的黑鲉被禁止上市。今年2月,福岛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在试验打捞作业时就发现该县黑鲉体内所含放射性物质超标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26日
3月25日,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无量山保护区获悉,由国内多个团队联合研究确定在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段)发现了鲤形目条鳅科鱼类一新种——川河云南鳅(Yu
-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26日
近日,《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朱敏,山东科技大学姜文瑜,曲靖师范学院施晓东、
-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19日
中国科研人员领衔团队近日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两篇论文,分别介绍了在缅甸发现的德曼蟹属淡水蟹和南鳅属鱼类的新种。
-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27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近日在云南罗平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齿鱼科鱼类化石,命名为云南暴鱼。
-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21日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21日发布消息说,该所徐光辉研究员最新在云南罗平发现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齿鱼科鱼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