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9日
该研究发现,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性因子附着蛋白α(α-SANP)是一个新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在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表达上调,通过与弗林蛋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8日
全球各地的气象站、科研船只和海洋浮标记录了全年地表温度,并通过NASAAqua卫星上的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卫星数据加以验证。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8日
近日,围绕太阳系的恒星形成区域首次被科学家绘制出来。Zucker和她的团队相信,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他们能够确定恒星形成区域的气泡形状,但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7日
在叙利亚的一座公元前3000年的古城中,一群奇怪的像驴一样的动物与王室成员埋葬在一起。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2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对比研究农药原药、纳米材料载体及纳米载药颗粒对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2日
三氯生是一种抗菌物质,存在于许多家庭用品中,包括牙膏、玩具和成千上万种其他产品。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0日
科学和艺术的创造力其实是一种殊途同归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0日
俯冲板片扰动导致的地震不连续性是一个长期未解的地学之谜。另一方面,秋本石到布里奇曼石的相变边界具有陡峭的斜率,尤其是低温区的明显相变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0日
俯冲板片扰动导致的地震不连续性是一个长期未解的地学之谜。另一方面,秋本石到布里奇曼石的相变边界具有陡峭的斜率,尤其是低温区的明显相变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06日
“举头望明月”“明月几时有”,与古诗词所言一样,我们肉眼所见的月亮也确实是亮白色的。推开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月球样品超净实验室的门,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05日
本届中科年货节由中国科学院后勤协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举办,历时45天,共有11个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31日
地球富含天然镁,这些镁很久以前在恒星中产生,现在已成为地壳矿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31日
近日,埃及科学家首次使用三维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对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乃伊进行“数字化解封”并公布了其面部细节。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30日
星际行星(或称为流浪行星)的质量和太阳系中的行星相当,但却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宇宙天体。通过研究这些新发现的星际行星,天文学家可能会找到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30日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田禾院士和马骧教授团队在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与非辐射能量转移过程不同,辐射能量转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4日
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功揭示了高等植物第四种RNA聚合酶的奥秘。24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杂志刊登了相关研究论文。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4日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合唱团、中国科学院大学“物质精神”乐队、天使童声合唱团也将在节目中为广大观众奉献精彩的文艺演出。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2日
“这是我第一次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而且还是跨学科的项目。但在申请的过程中,从预申报、正式申报,到答辩和任务书填报,整个过程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0日
该研究进一步探究麦田升温条件下小麦转录组结果,分析了小麦水杨酸和茉莉酸防御信号途径相关防御酶和防御基因的活性及表达情况。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7日
科埃略于2018年全职加入复旦大学,此前专注于利用宏基因组及显微图像技术对微生物群体进行分析。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6日
2021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1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记者从大会上获悉,由全国及国际性协会、跨国企业、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总计143家机构共同发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6日
潮汐瓦解作为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领域,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不断地发展进步,慢慢地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假说发展成了一个热闹的大家庭。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4日
提出了建设科研、管理、支撑、转化四支队伍的主要措施,指明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方向。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9日
近日,来自19个国家的21位协作组理事和多位表型组学领域的科学家,出席了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IHPC)在线召开的第三次理事会。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8日
(徐婧)7日,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举行。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还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学家、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张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8日
奔牛节对科学家来说是一场独特的“实验”。科学家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场合来了解人们何时何地以及如何逃命了。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7日
随着知识的不断迭代和信息的爆炸,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值得信赖的内容、提升科研效率、与领域内的同行建立高效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科研工作者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7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利用分子和遗传学手段鉴定出蔗糖和独脚金内酯在调控植物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7日
树枝的大小、形状和纹理各不相同,然而,鸟类几乎可以在任何一种树枝上停落。这种能力引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师MarkCutkosky和DavidLentink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6日
这一发现也展示了人们测量微小、次地球行星质量的能力,有望在未来发现许多类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