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06日
“中国天眼”多科学目标巡天已经发现至少6例新快速射电暴,正为揭示这一现象的机制、推进这一领域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31日
美国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12月25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踏上奔赴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的遥远旅程。主要在红外波段观测的韦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1日
由于宇宙膨胀,第一批天体的光线抵达望远镜时,已经偏向电磁光谱的红色一端。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7日
星系巡天是现代宇宙学研究最重要的观测方式,天文学家通过对一片天区的星系开展普查式的观测来测绘对宇宙大尺度结构,并研究其演化。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10日
活动星系核寄宿于星系中心,由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宽线区、窄线区和尘埃环组成,其中宽线区经过电离和复合产生大于1000公里每秒的宽发射线。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3日
在浩瀚的宇宙大家庭里,有一种神秘的星系家族,在这些家族里,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活跃的年轻成员:A型星,而从家族logo上看,还拥有椭圆星系家族的血脉,形成了E+A独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1日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这样一类星系,它们的单位面积上的亮度(面亮度)比夜晚星空的天光背景还要暗弱,因此它们被冠以“低表面亮度星系”的称号。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02日
记者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近期发现食双星仙王座GK的双胞胎子星间存在快速的物质转移,并给出了双星物质交流演化的关键证据。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0日
近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以下简称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李佳东和研究员刘超等人开展合作,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和盖亚空间望远镜(Gaia)数据,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9日
这个尾流会带来一个向后的静引力,拖拽该物体减速,产生和摩擦力类似的结果,因而这个效应被称作“动力学摩擦”。”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06日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博士李临甲和研究员钱声帮等发现并验证了一颗脉动周期快速减小的天琴RR型变星:大熊座AX。其脉动周期变化率达到惊人的-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02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团队首次探测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光学铁发射线的迟滞效应。
-
发表时间:2021年01月28日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由该校天文系发起,中国、美国、智利天文学家参与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LAGER)研究项目再获突破性进展。
-
-
-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25日
英国科学家在近期《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撰文称,他们利用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的星系演化实验(APOGEE)提供的数据,发现了一个隐藏在银河系深处的“化石星
-
发表时间:2020年11月13日
活动星系核,是河外天体中一类核区活动性很强的星系的核心。蔡伟等人基于星族合成方法,对目前最大的、包含136个源的活动星系核宿主矮星系样本作了研究,重建了它们的恒
-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29日
天文学上,定义及寻找一个天体系统的边界往往是一件富有挑战的事情。
-
发表时间:2020年09月15日
8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太阳系外围物质的奇怪特征,让科学家推测,或许在很久以前,太阳有一个“孪生兄弟”,这个“兄弟”或许能帮助科学家寻找第九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