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9日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备有内窥镜系统,相比传统胸腔镜手术,可提供放大5—10倍的3D高清影像,有利于主刀医生判断空间距离。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31日
据调查,该例手术共使用14个冠脉球囊,破裂5个,其中1个为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代理进口的产品,4个为广东博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5日
精确制导武器,是综合运用高精度探测、制导及控制技术。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1日
随着该产品在国内获批,将有望打破我国神经外科高性能可吸收止血耗材领域被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14日
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性价比,相信机器人手术也会像传统腹腔镜手术一样“遍地开花”。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23日
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目前已在骨科手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术后X光片显示,髂骨肿瘤全部被精准刮除,术后检查髋关节活动度无异常,手术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1日
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立体三维脑电图和手术机器人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颅内病理结构,进一步提升手术精度,帮助更多患者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实现手术切除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7日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是一种发病急遽、来势凶猛的灾难性疾病,起病死亡率高达50%,急性期内每增加1小时死亡率即增加1%,若不经有效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8日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加速眼科人才培养,提升眼科青年医师显微手术的技能、缩短成长周期,是应对当今临床需求的重中之重。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8日
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肩袖损伤患者超过7500万,其中巨大型损伤患者为2500万,肩袖损伤治疗方案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4日
脱去作业服,他的手腕和脖子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伤疤。“这些都是平时电焊飞溅的火花烫伤的,最大一块在脚上,比硬币还大。”他说,有时在狭小的空间焊接,看着火星子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3日
珍贵采访记录吴孟超94岁时为小患者做手术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3日
吴孟超年过九旬一周上两三台手术,从医78年救治1 6万名患者,他说,荣誉算什么,救治病人才是我的天职。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7日
近年来,黄旭带领团队研发了40多项创新技术,获得了38项国家专利授权,这些创新成果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6900万元。去年黄旭还承接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应用试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30日
张晓卿说,像许先生这样急需备血的非急诊手术患者,他们除异体输血,还有自体血回输诊疗模式。手术当天,北医三院麻醉科团队使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联合等容性血液稀释举措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09日
中国医学专家持续深化微创模式, 探索进行更少切口的精准手术。据了解,2009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罗清泉教授带领团队率先在中国完成了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开启了机器人胸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09日
日本京都大学医院当地时间4月8日称,为一位已持续治疗约3个月的新冠肺炎患者移植了由家属提供的肺,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活体肺移植在世界上尚属首例。据京都大学医院介绍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30日
本次手术全程操作顺畅,位于新疆的患者获得了近乎“面对面”治疗一样的体验,基层医生如临其境般全程观摩。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17日
” 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体外定位臂可在术中保持静止,靠体内蛇形手术工具完成手术动作,避免了类似达芬奇多孔手术机器人固有的体外定位臂在手术中“打架”的风险。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03日
本次研究设计构建的拉曼探针配备纳米金,表面布满海胆状毛刺结构,并接入了拉曼报告分子DTTC(一种近红外染料)。
-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10日
上海医学专家带领团队率先成功完成了国产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肺叶切除动物试验。记者8日获悉,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常务副主任罗清泉教授,带领团队率先成功完成了国产单孔
-
发表时间:2020年06月10日
2019年3月16日,世界首例基于5G通讯技术远程人体手术成功完成。此次手术的发起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至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