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关于首次发现的所有信息
-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16日
(程景伟林荫)据广东省林业局16日消息,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近日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发现拍摄到了2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
-
发表时间:2022年07月21日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观测到一个不发射高强度X射线辐射的“休眠”黑洞,这个恒星级黑洞位于银河系附近的大麦哲伦星系内。
-
发表时间:2022年07月15日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刘俊研究员等在《生物学快报》报道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真钱伯兽化石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是否存在毒腺进行了探讨。研究团
-
发表时间:2022年02月11日
近日,《分子肿瘤》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王碧芸、胡夕春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陈舌团队一项关于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效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26日
这是首次在欧亚大陆之外发现早期被子植物化石,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独立研究北美的早期被子植物果实化石。
-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26日
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在《生物系统》发表论文,报道了墨西哥的侏罗纪被子植物果实。这是首次在欧亚大陆之外发现早期被
-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2日
“这是我县首次发现海南鳽。”近日,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周自力感慨道,此次发现海南鳽说明经过近些年的保护,清流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30日
此次在阳泉钱石灰岩中发现的7件瓣齿鲨牙齿化石确定为瓣齿鲨科瓣齿鲨属中的俄亥俄瓣齿鲨,是真正的瓣齿鲨属成员。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6日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在山西阳泉地区首次发现2 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该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华北地区二叠纪乌拉尔世时期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大大扩展了瓣齿鲨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6日
近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云南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合作,报道了临夏盆地发现的剑齿虎属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1日
结果发现,被称为吞噬细胞的特殊细胞吞噬了外来颗粒,而这些细胞内充满的液体小结构——吞噬体能摧毁入侵者和它们自己受损的细胞。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7日
此次有关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研究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4日
记者7月27日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悉,当地技术人员和护林员在野外巡护时,意外发现了一种小野花。经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高级工程师蒋宏鉴定,确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02日
6月1日,记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了解到,该所盖志琨副研究员联合山东科技大学、曲靖师范学院等,在云南曲靖“古鱼王国”首次发现4 1亿年前游动的“三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12日
记者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在近期组织的一次科考中首次发现有“蜘蛛巨人”之称的捕鸟蛛,进一步揭示了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31日
该课题组通过比较胎肝、成年肝脏、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前体细胞,发现成年小鼠肝脏存在一群类似于胎肝造血干细胞的LSM细胞。体内转输实验证实其具有多种淋巴系和髓系细胞发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18日
记者17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近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发现一种罕见的山茶属植物,经研究确定这是管蕊茶组成员,并被确定为新种云南管蕊茶。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18日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在超离子态下,自由移动的氢离子会导致FeO2H的电导率在相变点突然增加。电导率的突变是超离子态最直接最强有力的证据,因此研究人员认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16日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消息,该所山茶科植物分类研究人员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发现山茶属管蕊茶组新植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山茶属管蕊茶组新植物,因产地在云南省境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01日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深入研究化学反应如何进行,以求得最终实现影响进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和选择反应通道。
-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25日
据介绍,FAST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降低脉冲星计时阵中的毫秒脉冲星的jitter噪声,能显著提高FAST探测纳赫兹引力波的能力。合作团队表
-
发表时间:2021年01月25日
韶关市始兴县生态环境优异,林茂水优,空气清新,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品种繁多,生态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良好。
-
发表时间:2020年11月12日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叶芳伟课题组发表一项最新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将莫尔晶格的研究推进到非线性光学范畴,发现莫尔角调节下的空间光孤子。
-
发表时间:2020年11月12日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叶芳伟课题组发表一项最新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将莫尔晶格的研究推进到非线性光学范畴,发现莫尔角调节下的空间光孤子。
-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27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近日在云南罗平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齿鱼科鱼类化石,命名为云南暴鱼。
-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12日
类新星是一类长周期、高吸积率的激变双星,白矮星主星从充满洛希瓣的晚型红矮星次星吸积物质在自己的周围形成高温的吸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