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22年01月13日
12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年工作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10项2021年度重大科学发现、10项2021年度重大成果产出发布。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4日
“2018年我回国到东莞,继续我在极化中子领域的科学研究。东莞这个城市有着非常完善的科技配套,对于人才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在这里从事科学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3日
迄今最古老黑洞J0313-1806质量相当于16亿个太阳,这是其艺术图。新发现的超大质量黑洞被命名为J0313—1806,质量相当于16亿个太阳,是之前已知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21日
题:向着“太阳”,再出发——我国“人造太阳”开启新一轮实验 如同中国神话传说里的夸父,在宋云涛等科技工作者看来,新的一年,“向着‘太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6日
全国唯一服务于海丝沿线的时间总部——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建设迎来重大进展。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10日
位于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地带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低温作为凝聚态物理、现代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空间物理、核能等研究的
-
发表时间:2021年12月06日
22个项目上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在同类城市中继续保持前列。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8日
这些问题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发展目标为基础,主要围绕生态、医疗、信息三大领域提出。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8日
28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合肥开幕。”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28日介绍说,这五年,安徽坚持创新驱动、坚定科技自立自强,部分领域实现并跑领跑。10月2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7日
近日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11次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带领团队,提出了对太阳开展立体探测的设想。设想的4项科学目标主要包括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6日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日前正式通过性能工艺验收,这标志着拉索已经建成,并正式进入科学运行阶段。
-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05日
地球上气态的空气、液态的江河湖海、固态的山石冰雪、不断演化的生命体……这些纷繁万物都可以被科学家装进“数值实验室”,用来模拟地球的现状,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08日
作为国际顶尖的材料学专家,却从未研究过火箭,姚桐斌只有12个学生,和一台显微镜,一切从零开始。撤走的苏联人曾嘲笑他胡子白了都造不出火箭新型材料。
-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06日
“太空实验室”主要靠科学实验柜实现,每个科学实验柜都相当于一个专业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实验研究平台。日前成功发射的“天和”核心舱安排上了。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6日
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24日在南京召开。作为宇航领域广泛联系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中国宇航学会将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的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3日
2020年底,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令亿万国人倍感自豪。肖龙指出:“我们相信,围绕嫦娥五号样品的研究有希望改写人类对于月球的认识。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15日
我们的力量,让科技前沿问题显现;科技的力量,让创新发展孕育先机。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12日
山西大学科学家把微波测量灵敏度提高1000倍、全国首台富氢低碳大科学装置落地山西等科技事件入选山西省2020年度十大科学新闻。
-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07日
宇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谜题。它从何而生?向哪里去?它有没有边界?哪里是它的中心?
-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17日
除了门封条材料,门封结构的优化也决定了门封的密封和绝热效果。门封是通过气囊内部的空气来抑制或降低冰箱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进而实现密封隔热效果。
-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08日
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项目首篇科学论文在《中国物理C》正式发表,标志着“拉索”正式开启超高能伽马辐
-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05日
2月4日,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科普中国—2020 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现场揭晓了2020
-
发表时间:2021年02月05日
他以“从诺贝尔奖谈创新思维的养成”为主题,在大中院校讲演超过百场,并编写了“科技创新启示录——科研创新大师轶事”科普读物。
-
发表时间:2021年01月06日
新年伊始,大科学工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传来喜讯。“拉索”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由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缪子探
-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19日
中国、美国、欧洲等地科研人员在2020年年初获得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后,便尝试不同技术路线研发疫苗。疫苗研发通常需要数年时间,但在全球科学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