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人工智能会影响传统教师吗?

教育园地 2020-06-16 10:27:16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认为“照本宣科的讲课今后是完全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还认为,未来,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课程学习知识,而教师要做的是答疑、讨论和分享,要求教师提高网络素养能力,在设计课程时要有所变化。

这里面包含了两个观点,一是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的影响;另一个见解是互联网课程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本文主要聊一聊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的影响。

这个观点也不算什么新鲜事情,人工智能这几年比较火,人工智能取代司机,取代手术医生,取代快递……,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将人工智能引入所有行业,甚至人工智能可以作诗词,谱乐曲。

所以,人工智能进入教育行业也必然是科研人员考虑中的事情,但是人工智能绝不可能代替老师也是毋庸置疑的。而我们要讨论的是,在未来,人工智能进入教室后,会在多大程度上或者在哪些环节可以起作用呢?

作为一名教师,就笔者所观察,在学科教学中需要人工智能的环节大概是以下这两个方面。

第一,人工智能可以是一个百科全书,在需要提供一些纯知识性的信息时,可以起到作用。比如,关于历史的、地理的、国家的、名人的信息等等。

第二,人工智能可以是一个呆板的助教。比如,英语老师需要教授学生音标、单词,那老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如果进入了教室,可能只是一个玩具或者就是一个摆设。为什么笔者对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作用如此悲观呢?

教育,包括“教”和“育”。人工智能不但在“育”方面无能为力,就连“教”也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能够介入教育的程度是极其有限的。就算是纯知识性的“教”,教师也会带着情感,而人工智能却无法做到。

何况,一堂课上,哪里有所谓的纯知识性的讲解呢!政协委员朱永新所说的“照本宣科”就更不会存在了。因为“教”和“育”既是各自独立的存在,更是水乳交融,不能也不该截然分开。

教师不可能仅仅是“答疑、讨论和分享”,老师头脑中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中的情感教育,教学节奏的把控,临场的随机应变,人工智能不可能拥有。

所以,就算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我们常人不可预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教室里,教师的主导地位谁无法撼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