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央广网宁波8月30日消息(记者 张雯雯 通讯员 薛曹盛 丁铭)“只要我活着,每年都会坚持捐款!”说这话的是宁波市鄞州区白鹤街道丹凤社区92岁高龄的热心居民俞静梅(化名)。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老人坚守了20年的承诺。
今年8月17日上午,俞静梅将一叠崭新的5000元现金递到丹凤社区党委书记徐挺手中,通过社区转交给宁波市慈善总会。20年来,她在丹凤社区的“慈善一日捐”从未落下,总金额达3.6万余元。“这些还不包括直接给受助对象的,有的是直接转交新闻单位的,实际捐款金额远远高于这个数。”徐挺说,自己在社区工作16年,俞静梅捐款的事在社区早就不是新闻了。
在报纸上看到有生活困难的家庭,老人总想着能帮帮他们(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俞静梅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老家在东钱湖,以前是一名纺织女工,在工厂干了一辈子。结婚没几年,丈夫因病过世,她终身未再婚。
2002年俞静梅开始捐款,那年她刚好72岁。“前几年,一家人陪我过生日,一大家子吃顿饭浪费钱,不如把钱捐了,更有意义!”抱着这样的想法,她萌生了捐款的念头,想力所能及帮助一些有实际困难的人。第一年,她就通过社区捐款1000元。
“在电视上或报纸上看到有生活困难的家庭,我就会捐一点,算是一点心意。”俞静梅说,有一年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困难家庭的遭遇,她特意从家里赶到报社,将1000元转交给记者。当记者询问其姓名、电话和家庭住址时,她却婉拒了。“不用留了,我相信你们!”
这些年,俞静梅的捐款大多是用于帮助困难家庭,但她基本上没见过这些受助人。有一年,她的心愿总算达成了。当时,得知困难家庭住在关爱小区,她直接挨家挨户上门寻找。这是一对苦难的母子,中年妇女早年离异,平日里靠做钟点工维持生计,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由年迈的老人照顾。屋漏偏逢连夜雨,该妇女突发重疾,生命危在旦夕。
“这些钱,你们收着,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当俞静梅把钱塞到她们手里时,患病妇女的母亲见她是位耄耋老人,几次谢绝,但她却一再坚持。“我一个人生活,吃不了多少,你们拿着用!”
环顾俞静梅的家,50余平方米的老房子看起来有些破旧,头顶只有一个老式吊扇呼哧呼哧转着。“开空调太费钱,我一般都不开,就是晚上睡前稍微打一会儿。”老人平日里勤俭节约,饮食以素食为主,每月开销不足1000元。
坚持捐款20年,俞静梅很感恩现在的生活,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的同时她也想尽一份微薄之力。“我出门坐公交车,上车的时候司机会提醒我慢一点,年轻人会给我让座;我去医院看病,志愿者会帮我挂号……生活在新时代,真的太幸福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