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光明网 2021-01-28 13:33:27

光明网讯1月28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表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据介绍,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开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系列活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我国先后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划定并验收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文件。2020年,我国颁布《生物安全法》,修订《动物防疫法》《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生物多样性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藏羚羊(自然影像中国谢建国/摄)

生态空间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为至少25%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提供了严格保护,涵盖了95%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近40%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功能以及32%的防风固沙功能,固碳量约占全国的4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12个省份已开展了国家公园试点,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覆盖陆域国土面积的2.3%。

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体系初步建立。依托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等项目,组织开展全国重要区域、重点物种和遗传资源调查、观测与评估。收集整理覆盖全国2376个县域37960种动植物物种,调查记录超过210万条,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卷。

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成就显著。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2.96%。2020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报告称,中国森林净增长量世界第一,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我国还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为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作出了有益探索和示范。

我国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我国先后实施了大熊猫等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系列专项保护规划或行动方案,建立250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促进了大熊猫、朱鹮等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恢复与增长。大熊猫野生种群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头以上,濒临灭绝的野马、麋鹿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同时,基本完成了苏铁、棕榈和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记者 张佳兴)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