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北京职业教育 “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26日,北京市举办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
推进会上,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职业教育摆在北京市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城市发展能力。同时,要继续提高技师学院和中职学校的发展水平,继续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市级、国家级和世界级技能大赛获奖学生等拔尖人才设立专项奖学金,提供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进一步提升培养的政策支持。另外,要在北京重点发展的产业中遴选信用好、热心教育的企业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政策激励,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此外,要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协调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联合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培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近年来,北京市职业教育主动作为,依据首都“四个中心”定位和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紧密契合北京城市安全运行、高精尖经济结构、高品质民生需求和文化传承创新,不断调整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和专业布局,完善顶层设计和实施办法,办学基础更加扎实,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发展特色愈发凸显,比如,北京市积极推进“四个一工程”,即建设10所左右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100个左右特色高水平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00个左右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每年培训职业人才100万人次。
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肯定了职业教育服务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高品质民生需求、城市运行支撑的重要作用和助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东西协作与脱贫攻坚的重要贡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水平,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北京职业教育 “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
同时,针对支撑城市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短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激励政策有待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尚不完整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张家明副市长提出,首都职业教育要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融合、要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要与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融合、要与市民终身学习融合。希望市区各级政府要主动谋划、通力合作、完善政策,推动北京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