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珠海9月6日消息(记者 夏燕 实习生 方涵蕾)作为全国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的过程中,珠海如何跑出交通建设“加速度”?
【资料图】
近日,珠海市委网信办组织20家网络媒体走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一线,近距离感受珠海发展脉搏。据介绍,2022年珠海市计划建设重点交通项目79个,年度投资计划152.23亿元,截至2022年7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84.5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55.53%,预计全年可以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水陆空“多点开花”
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的“神经末梢”到“中心枢纽”,近年来珠海加大力度构建大湾区水上客运交通网,提升珠海陆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启动香洲港与唐家港客运泊位等项目的建设。
香洲港客运码头改扩建工程(央广网发 陈佳哲 摄)
其中,香洲港客运码头改扩建工程,将原3个500GT客运船泊位进行改建,同时新建3个1000GT客运船泊位及1个1000GT客货滚装船泊位,并配套建设人行廊道、停车场(新增48个车位)等设施,力争明年投入使用。届时,香洲港的旅客年吞吐量预计可达到180万人次。
在唐家港陆岛交通客货运码头,其硬件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力争今年12月具备开通唐家港至深圳蛇口、深圳机场航线的条件。
除了水上客运交通网,珠海也在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机场群贡献力量。
走进珠海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这里拥有国内最大单体多层航空货站。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物流园货站楼主体建设已完成90%,目前已部分封顶,预计今年12月国内货运区投用。
珠海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货站楼正在建设中(央广网发 陈佳哲 摄)
“物流园项目规划有海关监管区、快件处理中心等功能区,同时发展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生鲜冷链等其他业务。”珠海航空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日锋透露,物流园建成后,将全面承接珠海机场航空货运业务,年货邮吞吐量可达50万吨。
最快30分钟通达香港
作为“百岛之市”,珠海明确提出“产业第一”,提出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背后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支撑。
目前,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已研究梳理了对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战略通道相关工程建设计划,共16个项目(包含9个续建项目和7个新开工项目)。其中,对接深中通道的核心项目将于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
作为珠海衔接辐射深中通道战略通道的一部分,高新互通立交目前正在推进交安工程及涉铁工程施工,整体建设已进入尾声。
高新互通立交建设工程目前已进入尾声(央广网发 陈佳哲 摄)
未来,广澳高速、深中通道的车流在珠海可以借助该互通立交,沿着兴业快线、金琴快线全程无红绿灯快速抵达新香洲、南湾、吉大等片区,辐射服务横琴、拱北、十字门等地。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表示,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对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战略通道建成后,15分钟范围内将覆盖全市95.8%的规划人口、91.5%的产业用地和100%的区域中心,有效支撑珠海城市空间拓展和产业经济发展。
依托对接深中通道战略通道,珠海市域所有组团可实现40-90分钟通达深圳前海;依托港珠澳大桥战略通道,珠海市内所有组团可实现30-80分钟通达香港;在市域内部可实现东西双城之间以及东西城区内部相邻组团30分钟互达。
交通大跨越,产业大发展。当前,珠海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将加快人才、技术、物流等要素流通,助推珠海“产业第一”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