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远程发射专用引雷火箭。大气物理所供图
记者 赵广立
每年的6~8月是我国雷电灾害的高发期。8月10日媒体报道称,近日大连一55岁男子在海边扒贝类时疑遭雷电击中不幸身亡,人们猜测其死因“大概是工具(扒贝类用的耙子等金属工具)把雷引来了”。
雷电灾害不仅危及人员或动物生命安全,还容易引发火灾,造成电力系统、通信系统、雷达天线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故障而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
防雷减灾的前提是更加了解雷电。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着手开展了“人工引雷”试验。直到今天,人工引雷作业仍是人们研究和认识雷电的重要手段。从网上流传的人工引雷视频中可以看到,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宛若孙大圣的“金箍棒”一般笔直入地。
人工引雷是什么?人工引雷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我们应对雷暴灾害有哪些帮助?近日《中国科学报》专访了专门从事人工引雷作业的科研团队——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物理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蒋如斌及研究员郄秀书。
初识人工引雷:人类控制利用雷电梦想成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共筑个人信息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