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从21.63%提高到22.96%

光明网 2021-03-12 14:00:04

光明网讯(记者蔡琳)3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中心主任及首席科学家、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总负责人江泽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执行负责人刘世荣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江泽慧表示,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三期“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为建立我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编制林木资源资产负债表和构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三期项目研究,主要包括林地林木资源核算、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以及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等4部分内容。其中,森林文化价值是首次进行核算,达到了3.1万亿元。

森林蕴育和承载着巨大的自然资产和文化财富,核算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林地林木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财富持续增加,为绿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江泽慧介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2014-2018年),全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长,森林覆盖率从21.63%提高到22.96%。清查期末林地林木资产总价值为25.05万亿元,较第八次清查期末(2013年)总价值净增加3.76万亿元,增长17.66%;人均拥有森林财富1.79万元,增加0.22万元,增长14.01%。天然林资源逐步恢复,人工林资产快速增长。

据了解,新一轮核算研究与前两轮相比,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核算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并与中国森林资源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完善了我国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刘世荣认为,此次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刘世荣进一步介绍,在林地林木核算方面,此次研究是对前两轮核算研究的延续和深化。研究制定了新的抽样方法,完成了《林地林木资源价值核算技术经济指标调查技术规程》。建立了核算数据填报反馈机制,正式调查前,专门组织专家开展数据调查培训工作,并建立了调查指标数据分析沟通机制。

此外,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此次评估中,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标准体系方面,增加了3项国家标准,提升了各森林生态站及辅助监测点森林生态连清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方面,借鉴国外典型评估案例和项目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森林康养功能、滞尘功能的评估方法上进行了修正和完善,首次在全国尺度上对森林植被滞纳TSP(总悬浮颗粒物)、PM10、PM2.5指标进行单独评估,并在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集上实现了突破。在社会公共数据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中相关应税污染物当量值和征收税额对森林净化水质、森林吸收污染气体和滞尘功能的价值量进行了评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