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组织召开了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海稻”)的“海水稻功能稻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推广项目”和“海水稻高抗性淀粉功能米研发与推广项目”两个项目的科技成果项目评价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成果研制开发情况的汇报,审阅了鉴定资料,并就相关细节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评估和问询。经过评价委员会专家讨论,一致通过,认为两个项目成果设计思路新颖、选育方法独特、产品功能突出、推广应用效果显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介绍,该项目利用耐盐碱海水稻资源品种,采用常规选育配合籼粳架桥结合盐碱地梯度分离选育方法,培育具有更高耐盐碱性和其他优良抗性的海水稻种质资源,配合盐碱地功能有机肥,生产高铁、高钙、高叶酸的高端海水稻弱碱米和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海水稻功能米,并进行市场化推广。同时利用海水稻的生态修复功能,改良修复盐碱土壤。
目前,中农海稻公司已全面完成了海水稻品种的产量(亩产水稻400-500公斤,一亩海水稻还可产出近一吨牧草)、品质(口感和营养成份均优于普通水稻)、抗性(完成了我国12个重点盐碱地分布省区33个点的适应性试验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三个主要方面的研发;完成了20多个海水稻(盐碱稻、功能稻)系列新品种的选育和区域试验;研发了海水稻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取得一系列试验成果;在我国重点盐碱地区建立了30多万亩生产示范基地。围绕海水稻分子育种和生态修复,中农海稻已获得近20项专利,制订、发布了“海水稻弱碱米”和“海水稻高抗性淀粉米”产品标准,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种业被称为农业的“芯片”。良种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中农海稻公司董事长杨记磙介绍,海水稻在盐碱地的种植生产基地,是在18亿亩基本农田之外开发出的新的粮食生产土地资源。我国可供开发利用的盐碱荒地资源达数亿亩,海水稻功能稻米系列产品研发和推广能充分利用荒地,开拓耕地面积。这对确保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海水稻在中国北方重点盐碱地区的产业化推广,尤其是在新疆喀什中重度盐碱地区、内蒙及东北盐碱冻土区、沿黄盐碱地区的规模化种植推广,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和社会意义。
据悉,中农海稻公司及其技术研发团队已进入基于海水稻的健康功能主粮以及节水栽培、抗旱栽培为主题的研发新阶段。预计在10年之内,计划推广一亿亩的盐碱地海水稻的种植,届时将带动修复改造1000万亩盐碱滩涂地,为国家新增耕地1000万亩,每年为国家增收50亿公斤优质海水稻米,新增50亿公斤稻草,打造成为千亿级国家生态粮仓项目和盐碱地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成为国家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重点工程项目。(宋雅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