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要做‘有意义’的研究,不仅要发掘新史料,还要通过史料揭示规律、明白道理、指导当今。”11月14日上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在致辞中表示,要做出好的科技史研究,首先要建立追求一流学术的愿望,“板凳愿坐十年冷”,舍得下功夫。
韩启德表示,科技史研究要按时间来建构,史料是基础,文献学乃至考古学是基本功,没有丰富的史料,尤其是新发现的史料,要做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是很难的。“我们常说‘以史为鉴’,研究历史是为了理解当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可能往哪里去”。
什么是有意义的科技史文章?北京大学一位青年教师的文章《技术逻辑与技术民族主义》给韩启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介绍说,这篇文章挖掘、收集了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红旗轿车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由此说明当时我国的实际科技能力并不像众人心目中那么的落后,令人信服地证明只要我们坚持自立自强,加上正确的政策支持,谁也阻挡不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壮大。
但同时,韩启德也指出,目前有些研究只是史料的堆积,没有从这些史料中得出有意义的道理。“例如从不同年代的典籍中比较同一名称中药的差异,得出它们并不是同一种药的结论。像这样的研究作为中药学研究似乎还有一点价值,但作为科技史研究就不足道了。”韩启德说,还有的研究收集人家已经发表过的资料,归纳出一些浅显的公知的道理;有的文章看不出史料与结论间有什么必然的逻辑关系。“这些都让人觉得那些只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发文章而写文章’。”
韩启德认为,要做出好的科技史研究,首先要建立追求一流学术的愿望,“板凳愿坐十年冷”,舍得下功夫,摒弃浮躁,拒绝平庸。其次是要加强学术功底,扩大知识面,理工医科出身的学者要特别加强史学功底,历史出身的学者要努力补充科技医学的基础知识,大家都要更好应用科学方法,加强哲学思考。(光明网记者 张佳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